Thursday, July 3, 2014

MyPhD first Paper: Induction of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in caspase-3 deficient MCF-7 cells by Dillenia suffruticosa root extract via multiple signalling pathways

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2-6882/14/197/abstract

Background

Dillenia suffruticosa root dichloromethane extract (DCM-DS) has been reported to exhibit strong cytotoxicity towards breast cancer cells.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ell cycle profile, mode of cell death and signalling pathways of DCM-DS-treated human caspase-3 deficient MCF-7 breast cancer cells.

Methods

Dillenia suffruticosa root was extracted by sequential solvent extraction. The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DCM-DS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MTT assay. The mode of cell death was evaluated by using inverted light microscope and Annexin-V/PI-flow cytometry analysis. Cell cycle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 of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flow cytometry. MCF-7 cells were co-treated with antioxidants ?-tocopherol and ascorbic acid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cell death was mainly due to oxidative stress. GeXP-based multiplex system wa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apoptotic, growth and survival genes in MCF-7 cells. Western blot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confirm the expression of the genes.

Results

DCM-DS was cytotoxic to the MCF-7 cells in a time-and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IC50 values of DCM-DS at 24, 48 and 72?hours were 20.3???2.8, 17.8???1.5 and 15.5???0.5??g/mL, respectively. Cell cycl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DCM-DS induced G0/G1 and G2/M phase cell cycle arrest in MCF-7 cells at low concentration (12.5 and 25??g/mL) and high concentration (50??g/mL), respectively. Although Annexin-V/PI-flow cytometry analysis has confirmed that DCM-DS induced apoptosis in MCF-7 cells,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apoptosis such as membrane blebbing, chromatin condensation, nuclear fragmentation and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 were not observed under microscope. DCM-DS induced formation of ROS in MCF-7 cells. Nevertheless, co-treatment with antioxidants did not attenuate the cell death at low concentration of DCM-DS. The pro-apoptotic gene JNK was up-regulated whereby anti-apoptotic genes AKT1 and ERK1/2 were down-regulat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Western blot analysis has confirmed that DCM-D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pro-apoptotic JNK1, pJNK and down-regulated anti-apoptotic AKT1, ERK1 in MCF-7 cells.

Conclusion

DCM-DS induced cell cycle arrest and apoptosis in MCF-7 cells via multiple signalling pathways. It shows the potential of DCM-DS to be developed to target the cancer cells with mutant caspase-3.

Monday, January 9, 2012

纳吉与安华,谁让国家债留子孙?转载自Merdeka review

【梁自坚、智库政改研究所】长期受财政赤字缠身!这是国阵政府统治了马来西亚大半世纪所交出的成绩单。除了1993年至1997年那短暂的五年也正是安华任职财政部长时期,联邦预算呈现盈余以外,其他时候马来西亚的财务状况都是处于赤字的状况。在今年延误提呈国会的2010年国家总稽查司报告中,特别注记国家的公共债务呈现了让人震惊的上升趋势,再次披露了政府机关的挥霍无度,也凸显了国阵政府在治理债务和财政赤字上的弱点。
财政赤字不总是一件坏事,然而,持续的财政赤字意味着政府严重缺乏财政纪律,也意味着未来的下一代将要因政府的财务管理失当,背负不断膨胀的公共债务。

国家财政预算案的编制很大程度取决于预测国家在未来一年的经济增长,而国内生产总值(GDP)正是其参考的面值。经济强劲的增长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税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增加。同样的,这也将提供政府缩减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的比率。然而,当经济预测过于乐观或经济正处于放缓,这意味着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面值更少,国家的税收和其他收入并不如预期般美好,财政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相对地处于更高的状态。

马来西亚属于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并且仰赖国际贸易,然而世界的经济正螺旋式地滑落。纳吉政府对2012年的5%至6%经济成长预测,以及国家赤字的预算降低于4.7%的目标未免过于乐观。许多的研究机构都不看好纳吉政府对于2012年经济成长的乐观预测,更有批评指出,这是纳吉为了准备第13届全国大选所营造的良好氛围。

根据RHB研究中心最新的报告指出,由于来临的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非常高,因此马来西亚经济成长在明年可能放缓至3.6%。这将导致比预测中更高的的赤字和公共债务,更糟的是,当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共同进入经济衰退,而政府却无法力挽狂澜,人民将在每早醒来惊觉自己比想象中还要穷困。

根据2011年10月24日所公布的国家总稽查司报告,马来西亚的公共债务上升了12.3%(RM450亿),从2009年的马币3620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马币4070亿元。这已是连续第二年联邦政府债务超过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的50%。以下是国家总稽查司报告所提供的图表,显示国内债务上涨了马币417.6 亿元以至2010年达到了3903.6亿,而外债则上涨了30亿达至RM170亿。

表一:2006-2010年联邦政府债务表

资料来源:2010年国家总稽查司报告

此外,以下由智库政改研究所(KPRU)所提供的图表显示,从马哈迪到阿都拉以及现任财长的纳吉,联邦政府在国家财务管理上是严重缺乏纪律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面临14年的财政赤字,并且会延续至2012年。而国家面临赤字始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正是前副首相兼财长安华被革职的那一年。

事实上,自从安华(右图)在1991年担任财长,仅花了两年时间就把长达20几年处于预算赤字,转亏为盈。1993年安华被任命为副首相,国家的财政预算也一直都处于盈余的状态直到他的职务被革除。若深入地探讨图表所呈现的数字,不得不说安华在就任我国财长的表现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表二:1991-2012年,盈余/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

以上图表(表二),明显地指出我国的财政预算在1993年占国内生产总值获得了0.2%盈余;1994年获得了2.4%盈余;1995年获得了0.8%盈余,1996年获得了0.7%盈余以及1997年获得了2.4%盈余。而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从1991年至1997年一直保持在RM890亿至RM1000亿之间。

相比之下,自从纳吉(右图中)在2008年担任财长后,我国的预算赤字因联邦政府的债务节节上升而不断地在扩张,联邦政府债务总额每年以10%的速度激增。更糟糕的是,国阵政府习惯性地在花费超支以后在国会提呈附加预算案。提呈附加预算案的准则是当出现预料不到的支出,特别是国家面临突如其来的灾害例如地震或则类似日本的核电厂爆炸事件所追加的额外支出,但是,在国阵政府的操纵之下,附加预算案成为了一种政治工具,旨在隐藏因过度花费所造成的财政赤字和节节上升的债务数字,这也是为什么预算中的赤字低于实际数字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2011年6月所提呈的2011年(2011)附加预算案之中,纳吉政府追加10亿作为卫生部的薪酬,此项做法受到了外界的激烈抨击,因为薪酬是分属常规的支出不应该出现在附加预算案之中。

在政改研究所所提供的图表中显示,国阵政府在2009年和2010年,除了原有的财政预算案以外,还提呈了各两次的附加预算案,同样地在2011年6月,也提呈了一次的附加预算案。虽然2012年财政预算案刚刚在10月份提呈国会,但是根据过去的记录,国阵政府很有可能在往后的日子或者2012年提呈附加预算案。

表三:2011年国家预算与附加预算一览表

以百万元计2011年国家预算案附加预算案总预算
行政支出162,80513,187175,992
发展支出51,182n.a.51,182
总数213,98713,187227,174

表四:2010年国家预算与附加预算一览表

以百万元计2010年国家预算案第一次附加预算案第二次附加预算案总预算
行政支出138,2799,26513,271160,815
发展支出53,2202,8121,94757,979
总支出191,49912,07715,218218,794

表五:2009年国家预算与附加预算一览表

以百万元计2009年国家预算案第一次附加预算案第二次附加预算案总预算
行政支出154,1705,0008,972168,142
发展支出53,7295,0002,38861,117
总支出207,89910,00011,360229,259

在2011年10月7日,纳吉为了巩固在巫统-国阵内的政治势力,在提呈2012年财政预算案的演讲中,骄傲地宣布马来西亚将在2011年达到5.0%至5.5%的经济增长,并且不切实际地预测在2012年会达到5.0%-6.0%的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纳吉将联邦财政赤字从2011年的5.4%下调至2012年的4.7%。然而,在纳吉的演讲中并没有提及任何债务的问题。事实上,纳吉在2009年的财政预算演讲中,曾经提及我国的债务状况已日趋严重。2009年,联邦政府债务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53.3%的水平,从那时候起,联邦政府债务一直保持在53%-54%的水平,而2011年预计联邦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53.8%的水平。

根据《1959年贷款(本地)法令》和《1983年政府政府拨款法令》阐明,联邦政府的总债务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55%。此外,《1963年的外部贷款法令》规定外国债务限制在马币350亿。然而马来西亚国家银行最新的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6月30日,联邦政府债务为马币4370亿,国内债务总额为4210亿,而外债为160亿。

而根据国家总稽查司报告指出,联邦政府债务在2010年增加了12%至马币4071亿相较于2009年的3623亿。贷款则增加了13%(451亿),从2009年的3546亿至到2010年的3997亿。针对最新的债务数字,国会在野党领袖安华提出了警告,由于联邦政府的管理失败,无法复兴我国经济导致马来西亚已经违反了公共债务的限制。

表六:1991-2011年联邦政府债务(以百万元计)


根据政改研究所所提供的图表,联邦政府债务总额在1991年也正是安华担任副首相那一年为马币990亿,1992年下降至970亿,1993年再次下降为959亿,1994年则达至914亿而1997年则是899亿。在安华被革职后的1998年,联邦政府债务总额反弹至1031亿。另一方面,在纳吉担任财长的2008年,联邦政府债务总额高达3064亿,在2009年提升为3624亿,2010年达至4071亿,而在2011年第二季,联邦债务总额已达4370亿,预计2011年将达到4557亿。

表七:1991-2011年国内债务(以百万元计)

图表八:1991-2011年联邦政府债务升降表(%)

根据政改研究所所提供的图表(图表七)显示,在1991年至1997年安华出任财长的时期,国内债务一直保持在马币800亿之间,这可归功于其健全的财务管理手法。在这7年间,国内债务仅增长了19.7%,共145亿。然而在纳吉就任的短短3年间,即2008年至2011年,国内债务则大幅度地上升了53.2%,共1523亿。事实上,纳吉的债务管理比上一任首相阿都拉更糟。

根据政改研究所所提供的图表八,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在阿都拉卸任的前两年,即2005年以及2006增加了5.6%和5.9%,是1999年(8.7%)以来最小的增长幅度。

图表九:1991-2011联邦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

根据政改研究所所提供的图表(图表九)显示,在安华掌舵财政部期间,联邦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明显下降,从1991年的73.3%下降直到1997年的31.9%。相比之下,纳吉同样身为财政部掌舵人期间,也正是2008年至2009年之间,联邦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则明显地上涨了10%,从2008年的41.3%上升至2009年的53.3%。

数据证明了,与纳吉相比,安华是一名对于经济更加严谨,更有远见及更有效率的管理者。而纳吉只会一次又一次地以全球经济衰弱为理由增加政府开销,将钱投入错误的领域和腐败的政府机关,导致国家债台高筑。我国有多少公帑因贪腐而流失?多少的公帑用来津贴大财团而非人民?多少公帑用来支付“佣金”?

值得商榷的是一个腐败的政府在道德上或则合法性上,是否有权利强制下一代的人民来偿还国家的债务?更大的问题,这正是一个危机的开始,政府是时候落实更有效率以及效能的债务管理,以保障我国未来世代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Thursday, December 29, 2011

2011年本人重大的回顾

2011年3月---3张master 的paper被刊登在国际期刊(ISI-citation indexed journal)。

2011年4月---游乐香港,体验香港人的生活。

2011年8月---submit master thesis for examination。

---游乐Kota Kinabalu, Sabah。征服了神山(爬上去后,拥有巨大的成就感,
世上已经无难事)。

2011年11月---Pass Master's VIVA!

2011年12月---听张学友50周年演唱会,他的歌陪着我人生的成长
---改完了thesis, 并取得两位 internal's examiners 的签名与认同,意味着毕
业了, 明年又再戴四方帽了

Tuesday, December 6, 2011

鄭丁賢‧做自己

2011-12-06 09:06

如果你是股神巴菲特的兒子,你的人生將是如何?

多數人想說:榮華富貴,養尊處優,快活一輩子。

若是如此,蓋棺論定的那一刻,躺在箱子裡頭的,就只是一個以吃喝玩樂結束一生的二世祖;這個人,不算真正活過。

上個週末,在一片政治喧囂之中,我閱讀了彼得巴菲特(Peter Buffet)的人生故事,在缺乏養分的政治言語聲中,設法為自己找到一些思維的滋潤。

彼得巴菲特,的確是股神華倫巴菲特的兒子;但是,他走出股神的影子,尋找自己的人生。

他寫了一本書,書名是《Life is what you make it》;省去拗口的翻譯,中文就叫“做自己”,簡單直接。

彼得19歲時,收到一筆價值9萬美元的家族遺產;他父親華倫賣掉祖父的農莊,把所得分配給家族成員。

華倫把9萬元換成波克夏海瑟威(股神的控股公司)股票,給了彼得,並對他說:“這是你一生中惟一能夠從我手上得到的禮物,你好好的用吧!”

彼得的哥哥和姐姐也同樣得到餽贈。9萬元的股票不算多,他們很快的賣出,把錢用光了。

如果保留下來,今天這些股票市值7千200萬美元。

彼得沒有花掉這筆財富,也沒有保留下來,而是投資在自己身上。

他搬到舊金山,租了一間小套房,買了一輛二手車,過節衣縮食的生活。

他追求的是音樂人生。從這裡開始,他進修音樂,寫曲子,購買錄音器材;他四處流浪,從內陸的印第安人保留區,到印度加爾各答的貧民窟,體驗生活,找尋創作靈感。

音樂是他的興趣,但是,他也瞭解,興趣必須化為麵包,才能生存。

寫好了曲子,他挨著一家家的音樂公司和廣告商,推銷自己的產品。

雖然收入不多,但是勉強維持了一個音樂人的生活。

逐漸的,他的音樂獲得認可,有了客戶,打開知名度。然後,他的作品得到了樂壇最高榮譽的艾美獎,奠定地位。

9萬美元的股票之外,他未曾接受股神父親的其它餽贈。如果他當初依靠父親庇蔭,那充其量是有錢的巴菲特二世,而不可能做自己,成就快樂豐盛的人生。

這個故事給父親和孩子不同啟示。

做孩子的,即使你沒從父親手中得到財產,無須失望,那可能會是好事。

做父親的,你無須為孩子鋪陳他們的人生,即使沒有留給他們財富,不表示虧欠他們,反而可能幫了他們走出自己的人生。


(星洲日報/馬荷加尼‧作者:鄭丁賢‧《星洲日報》副總編輯)

Tuesday, November 15, 2011

鄭丁賢‧社會契約和公投

凱里說,不如我們公投,締結新的社會契約。

社會契約?

這好像是馬來西亞才有的東西;外國沒看過。

打開政治學課本,翻到民主制度這一章,沒有“社會契約”這一部份,只有“憲法”這個金字招牌。

憲法,是所有公民共同接受,有約束力的文件;除此無它。

有了憲法,又來甚麼社會契約,在民主制度中,這叫亂來。就好像明媒正娶,有了正室,又納了一個小妾。

在一夫一妻制的社會,這叫不忠,也可能犯了重婚罪,會坐牢的。

有了憲法,又要社會契約,這犯了法治社會的重婚罪。

有識之士要問了:“誰說沒有‘社會契約’?二百多年前的法國大思想家――盧騷先生,不是提出了“社會契約論”,闡明人和社會的關係,而成為法國大革命的思想根據?”

問得好;但是,提錯問題。

法國大革命之前,是君權體制。

國王路易十六的權力,說是來自上帝阿父;君權神授,這是人和神的契約,沒得更改,只能接受。

盧騷不同意,說沒看過這種契約,不算數,不能永遠都被國王和他的後代統治。

所以,他提出社會契約,人和人之間,地位平等,包括國王;人民群眾組成社會,建立一個民主共和體制,權力歸於人民。

這才是真正的社會契約。

以後建立民主共和,把社會契約的精神,寫成條文,人人遵守,就是憲法。

有了憲法,不必再有甚麼社會契約,否則就是脫了褲子讓廢氣排出肛門,多此一舉。

以後,如果還有人說社會契約,可以問他有沒有讀過政治學?順便問他這是甚麼時代了,還來這一套!

要制定社會契約,除非更改憲法,否則只是放空砲。

還有,凱里所謂的新社會契約,要舉行公投,以決定是否要實施單一源流教育。

很多人反對,但是,看不到他們反對的正確理由。

答案很簡單;公投表面上是一人一票,大家表決,很民主。實際上,它是最非民主的方式,違反了民主原則。

民主原則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後者是大前提,比前者更加重要。

胡亂公投,是讓多數強姦少數,剝奪少數的選擇,以及權利。

公投同意單元源流教育,就是讓少數失去選擇,剝奪少數的權利,也不容於憲法。

譬如,希臘前總理巴班德里奧主張人民公投,決定是否接受歐盟方案。

問題是,歐盟是債權人,它有要債的權利;怎麼可以通過公投,排除它的權利。

所以巴班下台,為他的愚蠢負責。

凱里還是別亂提社會契約和公投,有失水平。(星洲日報/馬荷加尼‧作者:鄭丁賢‧《星洲日報》副總編輯)

Susu segar 1Malaysia ada bakteria E-Coli

供应商说生产时牛奶是ok的,可是推出市场后却出现问题,所以这不是他们的责任。

你是牛奶供应商,牛奶出现问题,你,责无旁贷。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问题的根源:

1
)生产时检验过程不严格,可是检验表上写ok



2)
运输过程牛奶是否被污染了。

当人民代议士踢爆牛奶有问题,供应商应该以专业的角度来证明本身是没有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推卸责任。

Thursday, November 10, 2011

向Tun Dr Mahathir 提问

昨日在博特拉大学礼堂听Tun Dr Mahathir 所演讲的“大马人的经济困境”。

演讲完毕后本人立刻走去麦克风前询问一道问题:

“Adakah Malaysia akan Bankrupt menjelang wawasan 2020 seperti yang disampaikan oleh Datuk Seri Ildris Jala?"

Tun Dr Mahathir的回答,被刊登在2011年11月10日的星洲日报.

详文如下(Purple colour 的字):

2011-11-10 08:07

(雪蘭莪‧沙登9日訊)

貧富懸殊或引發仇恨
政府須平衡分配財富

馬哈迪提醒人民必須意識到高收入和生活成本的提高是相存的,政府有必要明智的處理,否則將發生反政府的騷亂。

他說,貧富懸殊的擴大,也可能引發貧富之間的仇恨,加上如果某一族群掌握財富,更可能引發種族衝突。

他說,西方的金融制度已遭濫用,西方沒有循規蹈矩的進行交易,而是在進行炒股的賭博。他說,一天的貨幣貿易可能高達4兆,相等於德國一年的生產量,但這項交易卻不能製造就業機會,一旦發生問題,就使他們破產。

另外,馬哈迪說,大馬擁有大量的儲備金,加上政府的債務主要是內債,而非外債,因此國家不會在2020年破產。他說,目前國債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50%,不像希臘高達200%,而國民儲蓄率也高達40%,公積金局、朝聖基金會和社會保險都有大量的基金

(星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