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丁賢‧葉亞來和洛克菲勒
我不經意發現,原來馬來亞的葉亞來,和美國的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是同一個時代的人。
葉亞來生於1837年,洛克菲勒在兩年後出世。兩人的童年都非常艱苦,葉亞來放牛,洛克菲勒養雞。
葉亞來漂洋過海到南洋當苦力的時候,洛克菲勒受盡屈辱,才找到第一份店員工作。
葉亞來在20餘歲取得第一個錫礦場,開始飛黃騰達;洛克菲勒在同個時候,擁有了第一個油井,從此發跡。
葉亞來成為馬來亞權力和財富最集中之一人,洛克菲勒崛起為美國首富,後來也是最大的慈善家。
兩人有太多相似之處;不過,兩人身上也出現很大的反差。
葉亞來家族富不過三代,漂零敗落;洛克菲勒家族富已過六代,如今還是富可敵國,資產超過3千億美元;在可預見的將來,還會富貴下去。
這麼比較,並非要貶低葉氏家族,相反的,我還滿欣賞葉亞來曾孫輩安於平凡,知足常樂的豁達;然而,一衰一盛,終究是告訴人們一些人生道理。
或許,葉亞來受限於個人因素,忽略了事業永續經營的管理學問,也沒能掌握社會變化轉型的趨勢,以至榮華富貴化為雲煙。
洛克菲勒從開採石油起家,擴大到煉油市場,之後進軍金融業和製造業,深入美國經濟各個層面。
他精通金融工具的槓桿力量,用以擴大集團下的工業發展,再從工業生產累積的資本,反控金融網絡。
洛克菲勒的成就,就是美式資本主義的成功。他曾說:“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
洛克菲勒和西方企業家相信專業和制度的力量,讓財富和地位永垂不朽,這是葉亞來和許多華人企業家所缺乏的條件。
洛克菲勒富至六代,也和家族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儘管是美國首富,洛克菲勒規定兒子和孫子在童年時,必須做家務換取零用錢;他的長孫回憶,小時候把飼養的兔子賣給科學實驗室,做成了第一筆生意。
洛克菲勒曾告訴兒子,起點不是終點,不管出身如何,日後成敗,還是靠自己的努力。
因此,洛氏子孫沒有把家族財富拿去買英國城堡、法國莊園、意大利精品,而是累積財富,並用於捐助醫院、大學和全球慈善事業。
洛克菲勒的成功故事和人生智慧,不但傳授給下一代,也影響了美國人的價值觀。
從葉家由盛而衰,乃至最近中國暴發戶兒子路上撞死人,囂張麼喝:“我爸是李剛”;一比之下,我們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星洲日報/馬荷加尼‧作者:鄭丁賢‧《星洲日報》副總編輯‧2010.12.27感言:学校知识教育重要,家庭思想教育更重要。
孩子的思维和一举一动,都是双亲的教育之下而成的。
要让孩子知道,天下是没有白吃的午餐。不要宠坏孩子,孩子小的时候跌倒了,哭了,不要立刻去扶他,反而要鼓励他自己慢慢爬起来,要让孩子知道,往后的路是要他们自己走下去的。
适时的鼓励他们,激励他们,将会塑造一个独立的孩子。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